帮助 本站公告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知识中心 > 文献详情
文献详细Journal detailed

国内生产福利总值核算研究

导  师: 程恩富

学科专业: B0101

授予学位: 博士

作  者: ;

机构地区: 上海财经大学

摘  要: 传统发展观以单纯的经济增长为价值目标,将社会发展归之为经济发展,将经济发展归之为经济增长,在现实经济中,坚持唯GDP论,把GDP作为衡量政绩的标杆。然而,片面地追求经济增长,追求GDP的高企,必然使人们饱尝有增长无发展甚至增长与发展负相关的恶果,造成GDP与人们福利水平的严重背离。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对传统发展观的价值理性缺失这一不足的积极回应。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体现在经济上,就是国民经济的发展必须以实现人们的福利增进为目标。经济科学发展的价值目标实现有赖于建立科学的国民经济核算指标,以引领经济的科学发展,而现行的GDP难以担此重任。适应科学发展的经济价值目标诉求,基于GDP在福利核算上的缺失,本文提出一个基于福利视角对GDP进行修正的核算指标——“国内生产福利总值”,本文以此为研究对象,从理论与方法论层面构建国内生产福利总值核算框架,为我国国民经济核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作用。 本文的主体结构包括七章内容,从逻辑结构来分析,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国内生产福利总值核算的研究框架。本文以科学发展观思想为指导,以福利概念界定为研究的逻辑起点,将国内生产福利总值概念建立在客观福利基础之上,从而使福利核算与GDP核算之间建立了内在的逻辑联系,避免了国内外许多学者以主观福利为基础的国民经济福利核算理想与现实严重背离的缺陷。本文从概念结构、理论基础、核算框架、核算原则等四个方面构建研究框架。从概念结构看,包括:国内生产福利总值、正负内部性生产、自然资源环境成本、社会成本等四大核心概念;从理论基础看,主要包括:科学发展观、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尤其是新的活劳动创造价值论、外部性经济理论、环境经济学等理论;从核算框架看,分三个步骤:将GDP核算中所遗漏的生产纳入核算范围,对GDP进行调整,并分别从GDP核算的生产法、支出法构建核算公式,得出真实GDP;第二步,在真实GDP的基础上,将自然资源环境成本纳入核算范围,得出绿色GDP;第三步,在绿色GDP基础上,将社会成本纳入核算范围,得出国内生产福利总值,即福利GDP,三个步骤始终以福利核算为主线,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从核算原则来看,根据本文的研究目的,提出了客观福利原则、主体性原则、准市场性原则、差异性原则等主要核算原则。通过研究框架的建立,初步建立了国内生产福利总值核算的理论体系。 第二部分是GDP所遗漏的生产福利核算。从福利观点出发,本文将GDP核算所遗漏的生产分为两大类型,即正内部性生产和负内部性生产。正内部性生产是对人们的福利产生正效应的生产活动,它包括:非正规性生产和非市场性生产两个部分,非正规性生产尽管对市场经济秩序有一定负效应,但在当前我国经济转轨时期,非正规性生产对人们的就业、人们的福利水平、国民经济发展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的正效应,并且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这种类型生产活动也将客观存在,因此,本文将其纳入GDP核算范围。非市场性生产也是客观存在的、有利于人们福利增进的生产活动,尤其是居民无付酬服务(家务劳动),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不可或缺,理应成为GDP核算的重要内容,本文突破了GDP核算的市场性原则,提出了准市场性核算原则;负内部性生产是对人们的福利产生负效应的生产活动,主要指非法生产。众所周知,GDP只核算“好”的生产,不核算“坏”的生产,从而使GDP的真实性、全面性受到质疑。非法生产产品对人们的生活、福利产生很大的负效应,且非法生产在国际国内经济活动中都广泛存在,从真实、全面反映国民经济现实以及国民经济对人们福利的影响而言,应将其纳入GDP核算范围。SNA(1993)在生产范围的确定上坚持的是强有用性标准,这一标准虽然全面反映了国民经济活动,但不能真实反映国民经济的福利水平,因此,本文国内生产福利总值生产范围的确定坚持准强有用性标准,将非法生产纳入生产核算范围,但应作为GDP的减项存在,即从GDP中扣除,从而才能使CDP外在数值与内含福利保持一致。 第三部分是自然资源环境成本核算。自然资源环境成本是GDP向绿色GDP转化的重要中间变量,目前国内外有大量的研究成果。本文对自然资源环境成本核算的意义与方法进行了分析。综合环境经济核算体系是GDP向绿色GDP转化的关键,因此,本文基于联合国综合环境经济核算体系,结合我国实际,设计了我国综合环境经济核算体系范式,以利于实现我国绿色GDP的核算,同时也为我国综合环境经济核算体系的构建提供参考。 第四部分是社会成本核算。社会成本概念并非本文独创,国内外学者对社会成本进行了大量研究,但对社会成本的概念界定仍然是众说纷纭,尤其是社会成本的核算目前还处于不成熟的阶段。本文基于福利观点,从社会给人们福利造成的损失,以及损失恢复的角度对社会成本概念进行了界定,以利于社会成本与GDP核算之间建立内在的逻辑联系。基于社会成本核算的复杂性和作者能力的局限性,从简化核算出发,本文仅分析了两种社会成本,即社会管理成本和社会安全成本,事实上社会成本远不止这些。社会管理成本即是政府社会成本,本文根据社会成本概念,对政府社会成本的构成以及核算方法进行了探索。社会安全成本主要包括自然灾害损失成本、人为事故损失成本以及社会违法犯罪成本等,本文研究了前两种成本的核算问题,并提出了直接估算法与间接推算法两种方法。之所以将社会成本从GDP中扣除,本文提出了以下两点理由:一是从“成本效益观”的角度来看。自然灾害损失、事故损失以及社会管理成本实际上是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成本“,将这些损失作为“成本”从GDP中扣除,有助于我们树立科学发展的成本效益观,它告诉人们在追求GDP高企的同时,要讲求GDP的效益、质量,不能牺牲存量,盲目追求数量;二是从损失恢复的角度来看,社会成本是由社会的外部性所造成的福利损失,要弥补损失,恢复原有福利水平,必然要耗费资源或财富。国内生产福利总值核算的是国内生产所创造的福利增加值,补偿各类损失的生产目的是弥补福利损失,维持人们正常的福利水平。因此,补偿各类损失的生产价值仅是国民经济福利创造的“中间投入”,不是最终福利产品,故作为国内生产福利总值核算中的减项。此外,本文还对我国综合经济社会核算体系范式进行了设计,并在综合环境经济核算体系的基础上,初步构建了我国综合环境经济社会核算体系范式,力图使国内生产福利总值核算由理想变为现实。 本文的主要创新之处在于: 第一,初步建立了国内生产福利总值核算的理论体系。国内生产福利总值是本文基于科学发展观而提出的新指标,它以福利核算为主线,将经济、环境、社会有机地统一起来,突破了传统GDP核算的局限性。本文构建的研究框架每个组成部分,都赋予了新的内涵、新的观点,是相对完整的、新的理论体系。并且,与其他GDP修正指标相比,增加了对GDP修正的要素量,推进了GDP向国民福利指标的转化,一定程度上弥补了GDP在国民福利上的缺失。 第二,初步建立了国内生产福利总值核算的方法论体系。国内生产福利总值核算方法论研究包括两个层次:第一层面是共性问题,解决方法一般的问题,本文的第二章就是从广义方法论的角度来构建国内生产福利总值核算的研究框架,以统领全文方法论的研究;第二层面是个性问题,解决方法特殊问题。本文的第三、四、五、六章解决方法论的第二个层面的问题,并且既有方法改革的思路,也有方法改革的具体方案。因此,本文的方法论体系也相对完整。 第三,初步建立了我国综合环境经济社会核算体系范式。综合环境经济社会核算体系是国内生产福利总值核算实现的载体,本文以福利核算为主线,将三者有机的统一起来,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尽管本文的综合环境经济社会核算体系是一个粗线条的描述,且其科学性还待进一步探究,但至少它是一种新的尝试,也将为我国综合环境经济社会核算体系的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作用。

关 键 词: 生产福利总值 环境经济核算 社会成本 国内生产总值 福利 社会核算

分 类 号: [F061.4 F222.33]

领  域: [经济管理] [经济管理]

相关作者

作者 雷明全
作者 朱占文
作者 丛娟
作者 曹宗平
作者 于喜繁

相关机构对象

机构 暨南大学
机构 暨南大学经济学院
机构 中山大学
机构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
机构 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相关领域作者

作者 廖刚
作者 张为
作者 张丽丽
作者 张丽娟
作者 张丽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