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 本站公告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知识中心 > 文献详情
文献详细Journal detailed

贸易自由化对中国产业集聚的影响分析

导  师: 孙海鸣

学科专业: B0202

授予学位: 博士

作  者: ;

机构地区: 上海财经大学

摘  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制造业区位发生了显著变化,集中表现为制造业进一步向沿海地区集聚。导致中国制造业区位变化的因素有很多,本文仅就贸易政策变化的影响进行分析,试图揭示贸易自由化对中国产业集聚的影响机制,为开放经济条件下区域经济差距问题的解决提出合理建议。 本文采用从一般到具体的逻辑架构。首先对产业集聚的基本理论即产业集聚的发生机制、产业集聚的发生条件和产业集聚的区位进行阐述。产业集聚是收益递增、运输成本、外部经济等相互联系的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规模经济要求企业选择尽量少的区位进行生产,那么企业将选择其中市场需求较大的区位以节约运输成本,前后向联系使市场需求较大的区位又是企业集中的区位,由此形成循环累积效应。可见,显著的规模经济、中等程度的运输成本和企业间密切的前后向联系是产业集聚的发生条件。产业集聚的区位则取决于历史和预期的相对重要性。 在阐明产业集聚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本文分析了贸易自由化对产业集聚因素的影响,并论述了贸易自由化影响产业集聚的一般理论。贸易自由化降低了贸易成本,促进了规模经济的实现,削弱了原先形成的前后向联系,从而影响产业的区位选择。世界范围的产业格局随着贸易成本的下降呈现对称—聚—对称的倒U型轨迹。对国家内部的产业格局来讲,贸易自由化使产业格局偏离封闭状态下的非对称均衡,总体上促进产业分散化。 在此基础上,本文尝试建立贸易自由化对中国产业集聚影响的理论模型。国外相关理论模型假设国内两个区域的对外贸易成本是相同的,但中国沿海和内陆地理位置和经济制度存在很大差异,导致前者的对外贸易成本显著低于后者。在考虑这种特殊性的前提下,本文分别探讨了不同劳动力流动性条件下的的产业聚集机制,一方面契合了当前劳动力区域流动存在很大制度障碍的现实,同时也充分考虑了中国要素市场完善后劳动力区域间自由流动的发展趋势。两个模型的分析结论是:贸易自由化对产业集聚的影响与封闭状态时的产业格局有关,对外贸易成本的差异或者使产业格局偏离开放前的对称均衡,向中心—外围结构演进,或者强化开放前就已存在的中心—外围结构(产业集聚于沿海),或者促进产业分散(开放前产业集聚于内陆)。 最后,本文对中国贸易自由化改革对产业集聚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在介绍中国贸易自由化改革内容的基础上,本文分析了贸易自由化的区域含义,沿海在区位、历史基础和政策方面的优势使得中国的贸易自由化进程呈现明显的区域渐进性特征。然后对贸易自由化改革以来中国产业集聚演变进行了描述性分析,并定量分析了贸易自由化对中国产业集聚的影响:单因素分析结果说明贸易自由化和产业集聚呈现高度正相关关系;逐步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贸易自由化对中国产业集聚有显著影响,从而验证了前面的理论分析结论。

关 键 词: 产业集聚 贸易自由化 贸易成本 运输成本 收益递增 外部经济 贸易政策

分 类 号: [F741.2 F062.9]

领  域: [经济管理] [经济管理] [经济管理]

相关作者

作者 黄佩红
作者 薛占栋
作者 邓静嫔
作者 谭裕华
作者 刘伟丽

相关机构对象

机构 暨南大学
机构 中山大学
机构 暨南大学经济学院
机构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机构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

相关领域作者

作者 廖刚
作者 张为
作者 张丽丽
作者 张丽娟
作者 张丽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