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师: 张玉田
授予学位: 硕士
作 者: ;
机构地区: 东北师范大学
摘 要: 该文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阐述马克思之前的思想家或者由于对人的本质的先验设定,从而抽象地理解人而导致了对"现实的个人"的现实生活世界的失落;或者由于对人的"主体性"的理解偏执于人的理性,而看不到人的"感性活动"即实践才是人的能动性之所在,从而割裂了人与现实生活世界的真实关联;或者囿于"历史目的论",用一种外在于历史的观念的产物来代替真实的历史.总之,由于唯心主义的认识路线,以往的思想家没有明确意识到理论与现实的关系问题,从而遮蔽了现实生活世界.第二部分主要阐述了马克思是如何揭示出被意识形态所遮蔽的现实生活世界.在马克思看来,以往的哲学,主要是德国古典哲学由于颠倒了理论与现实的关系,走上了本质主义的道路.而马克思则从"现实的个人"的物质生活条件出发来阐明人的实践活动所具有的能动作用,并将人的实践活动置于无限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这样,一个生生不息的现实生活世界就显露出来,克服了以往哲学的封闭性和虚幻性,具有了实践的可能性.第三部分阐述"现实生活世界"理论的中国化.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相结合,确立起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历史证明,"现实生活世界"理论不仅有助于我们确定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真实立足点,也是我们同错误思想路线作斗争的有力武器.在今天,马克思所指示的回到"现实生活世界"的途径和方法依然具有不可替代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分 类 号: [A81]
领 域: [哲学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