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师: 袁树人
学科专业: G0502
授予学位: 博士
作 者: ;
机构地区: 东北师范大学
摘 要: 该文综合运用国际经济贸易地理学、制度经济学和社会科学的理论与方法,从人文地理学的角度,通过对边界、边界效应、边境区位等的系统研究,揭示以上三者对跨边界次区域经济合作的影响,以及跨边界次区域经济合作的动因机制、制度安排和组织特征等问题.以求进一步丰富跨边界次区域经济合作的理论研究内容,拓展人文地理学的研究范围.本文在分析概括边界的本质和边界效应对跨边界次区域经济合作的影响基础上,从企业集聚的角度重点论述了在边界效应转化过程中,边境区位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从区域和企业两个层次讨论了跨边界次区域经济合作的动因机制、制度安排和组织结构的演化过程及其特征.跨边界次区域经济合作不仅仅是一种经济行为,它更是一种经济、社会、文化现象,它要受到边界的强烈影响.因此,就其本质而言,边界具有"矛盾"、"复杂"、"演变"等属性.在实证研究中,以我国参与的、具有代表性的粤-港-澳次区域经济合作和辽宁-朝鲜跨边界次区域经济合作作为研究对象.前者代表了非均质型次区域经济合作形式,后者代表了均质型低水平以贸易为主要形式的跨边界合作.在粤-港-澳次区域经济合作中,通过对边界效应转化的机制、过程以及三地间合作的评价,指出政府间制度安排是该次区域经济合作今后发展的关键.在辽宁-朝鲜跨边界次区域经济合作中,通过对朝鲜半岛地缘环境的评价,指出该次区域经济合作受地缘政治环境的影响较大,并且尚处于以双边贸易,尤其是边境小额贸易为主的合作阶段.这一类型的次区域合作宜以项目开发为主,采取点-轴开发战略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