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 本站公告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知识中心 > 文献详情
文献详细Journal detailed

基于“3S”技术村级景观长期动态变化研究

导  师: 游先祥

授予学位: 博士

作  者: ;

机构地区: 北京林业大学

摘  要: 应用“3S”技术,进行小尺度景观数据信息采集方法获取景观数据,并借助景观异质化,破碎化等指标和空间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工业化前(第二次世界大战,WW2,1944年)和工业化后(当前,2002年)相距近60年的两个时期村级景观格局及其动态变化,得到以下主要结果: 1.根据村级小尺度景观特点,主要考虑地形、人为管理模式以及自然植被和人工植被状态等因子,采用地形(FORM)-土地利用方式(USE)-土地覆盖(COVER)-景观组(GROUP)-景观单元类型(TYPE)逐级分类方法,能较客观地描述村级景观特征。 2.本研究表明,对小尺度村级景观的研究应充分利用3S技术,点面相结合既宏观分析与微观数据采集相结合,应用高空间分辨率的遥感数据和反映其景观格局变化特点的景观指数计算进行分析,进而对村级生态环境变迁趋势进行分析,为村级生态环境改善提供理论和数据依据。 3.中,低空间分辨率卫星影像和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相结合,利用逐级抽样方法,从经济上和从数据精度上能满足从大尺度宏观分析进而对小尺度景观研究的需要。 4.2002和WW2时期相比较,FORM类型少了一种(小溪),多了3种USE类型(畜牧(L)、观赏园艺(0)和有灌溉条件的旱作地(I))。COVER类型数不变,而GROUP类型变化很大,多了近10种。 5.比较两时期各级类型的斑块水平景观指数。 6.2002与WW2相比,村级景观类型(ECOTOPE)由27种增加到85种,景观丰富度增加了将近4倍之多。 7.分析WW2到2002的类型转换和空间变化分布,有近85%的空间FORM类型保持不变,不变的区域集中在丘陵。 8.WW2时期村级景观类型中,最主要的类型是丘陵天然灌丛林;其次是水稻(FSPARI01)和缓坡无灌溉设施旱地小管理尺度(SLRAAC04)。2002年,主要类型的数量增加,各占比重相对均匀。两时期相比,只有大约20%的地方,村级景观类型没有发生变化。变化最大的是类型是SLTMOW02。SLTMOW02主要转移成SLTPOB02和XXXOEXX(果园)。

关 键 词: 分类系统 村级景观格局 景观指数 景观变化

分 类 号: [S717]

领  域: [农业科学]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对象

机构 广州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相关领域作者

作者 李振义
作者 吴晨
作者 张琳
作者 丁培强
作者 吴肖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