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 本站公告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知识中心 > 文献详情
文献详细Journal detailed

DG电子厂AC组装工序质量成本改善研究

导  师: 龚振;谭斌华

学科专业: H33

授予学位: 硕士

作  者: ;

机构地区: 华南理工大学

摘  要: 半个世纪以来,脱胎于一般成本概念中的质量成本概念逐渐为人们所认识和接受。对于制造业来说,质量成本其实藏迹于产品生产成本之中。承诺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必须支付适当的成本,并期望得到合理的回报——利润。如何科学平衡这三者的关系:提高质量——降低成本——最大化利润?成为管理者孜孜以求的目标。 质量成本原理的应用提供了一条解决问题的途径。在日常的成本控制实践中,每个人都在抱怨成本太高了。但是,对于成本的组成和昂贵的缘由却莫衷一是。质量成本从生产成本中细化出来之后为成本的控制与改善指出了明确的方向,提出了系统的解决方案。目前,国内质量成本理论的发展和应用研究与其他先进的现代工业化国家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本文从工程应用的角度对质量成本在制造业的实施活动进行了总结,侧重于设备与工艺流程的改进对质量成本改善效果的研究。在生产实践中,如何科学地平衡质量与成本?如何在成本诸多因素中选择出其控制的重点?如何找到成本改善的适宜突破口?等等。这是本文研究的主要任务。 质量成本作为成本构成科目中的一个子科目,在实际应用中已经形成了比较统一的细目划分。国内国外大多认可将质量成本归纳为主要的三大类:预防成本、鉴定成本、质量损失成本(包括内部损失和外部损失)。本文采用了这一近似标准化的分类。对于如何从理论上确定质量成本各细目的科学分配比例,本文进行了尝试性研究。从质量成本要素指标的归纳入手,结合作者工作实践,在质量成本标准分类框架之下,提出了针对具体应用单位的个性化指标分类。利用线性规划模型,采用计算机对模型求解的方法确定各指标量化的理论目标值。作为本文研究的载体,详细整理了DG电子厂AC组装工序的质量成本改善试验,对本文所提出的量化模型作了一定程度的修正和全面的验证。对质量成本的改善思路和具体应用方法作了归纳总结。 此次改善活动经过半年的策划与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基本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在产品质量提升方面,对AC磁头的AZ、IN尺寸分布的改善取得了较大的成绩,特别是AZ尺寸的分布。AZ在30分以内的分布达到了90﹪~92﹪,IN不良控制在0.1﹪以下。质量成本的降低方面主要体现在将AC磁头的AZ和IN的报废损失从平均4﹪的水平降到了1.0﹪以下,相当于总的报废金额平均每月减少6万元,这是目前月平均纯利润的10﹪。同时对设备和工艺维护人员的质量改进水平的提高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重新规范了设备工夹具及其零部件的尺寸要求、调整参数要求、工艺步骤的合理化安排,这一点对设备组装精度的提高和良好状态的保持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保证作用。整个项目过程对企业的质量成本的改善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关 键 词: 电子厂 组装工序 质量成本 质量成本指标 成本控制 量化模型

分 类 号: [TN406 F275.3]

领  域: [电子电信] [经济管理] [经济管理]

相关作者

作者 申辉
作者 李洪伟
作者 胡三三
作者 吴瞻
作者 罗红华

相关机构对象

机构 华南理工大学
机构 中山大学
机构 暨南大学
机构 广东培正学院会计学系
机构 广东培正学院

相关领域作者

作者 毕凌燕
作者 廖建华
作者 黄立
作者 王和勇
作者 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