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 本站公告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知识中心 > 文献详情
文献详细Journal detailed

复合地基优化的理论与措施研究

导  师: 谢定义

学科专业: H1401

授予学位: 博士

作  者: ;

机构地区: 西安理工大学

摘  要: 当前复合地基实践中出现了许多以优化为目的的新的生长点。对这些新的生长点进行总结、提高和理论化研究,促进复合地基新型设计理念的变革和设计理论的形成是一项具有重大现实与理论意义的工作。本论文以推动这些生长点的成熟与应用为主要目标,对复合地基优化的理论与技术措施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 1、论文提出了复合地基优化的总体目标和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较为全面地分析归纳了复合地基优化的技术措施,使得目前零散、孤立的复合地基优化方法系统化、理论化,从而建立了复合地基优化理论的基本框架体系。该框架体系以复合地基整个系统(包括基础、桩体、土体、褥垫和承台)的共同工作理论和在各阶段的变化规律,以及地基处理的各种有效技术为基础,以实际工程对象对地基承载力和地基沉降量的要求彼此协调为目标,面向“全系统”、“主过程”和“多方法”整体配合互补寻优,抓住了复合地基优化的实质因素。 2、论文采取结合适当原型观测的数值试验方法对复合地基优化问题进行研究,建立了基于adina软件平台,以biot固结理论为基础的复合地基弹塑性大位移分析模型,并用原型观测结果对建立的数值模型的正确性进行验证。模型中用剑桥模型反映地基土的本构,用接触力学模型反映桩土之间的接触,用“单元生死”技术准确模拟了复合地基的施工过程,用“重启动”功能和开挖“elment death:decay”功能模拟桩体开挖成孔和填石过程,用“:rebar”单元模拟加筋网,从而可以灵活地模拟桩式、层式和桩层组合式复合地基在各种施工过程下的承载特性,在计算技术上具有先进性。 3、论文分别以复合地基型式组合优化、施工过程优化以及工后加固优化等技术措施的典型条件为例,利用本文建立的数值分析模型,分析了各典型条件下复合地基的工作机理和特性。(1)对型式组合优化的条件,揭示了层桩组合式复合地基与层式、桩式复合地基的承载特性差别;完善了层桩组合式复合地基“工后沉降”的定义,以及其在数值分析中的确定方法;分析了桩体和网体刚度、桩体的渗透性、地基的渗透性以及运行荷载对复合地基“工后沉降”的影响,为复合地基型式组合优化方法的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持;(2)对无砂混凝土小桩复合地基技术不同施工过程优化条件的研究得出:不同的施工过程所形成的复合地基具有不同的承载能力,良好的施工过程可以充分发挥上部建筑物荷载对地基的压密和加速固结作用,提高地基土本身的承载力,从而提高复合地基的承载力,并可以使沉降量绝大部分发生在施工期间,大大减少建筑物的工后沉降;(3)对工后加固的优化条件,根据复合地基中桩间土本身的承载能力决定于浅层部位桩间土的力学特性,而桩体的承载能力关键在于其深部的特点,提出复合地基浅层加固技术和利用浅层加固和深层后灌浆技术进行复合地基工后优化的方法。以浅层换填的工后加固技术为例,采用数值试验的方法,证实了工后浅层加固技术可以较大地提高复合地基承载力的事实,并分析了不同加固深度对复合地基变形、承载力和桩体、桩间土塑性区的开展等各个方面的影响。 4、论文还探讨提出了复合地基数值计算中桩土应力比和极限承载力、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方法。前者鉴于桩顶应力状态复杂、群桩中桩之间相互影响使得与桩土应力比定义不符以及常规goodman等界面单元计算的法向应力不准等因素,而使数值计算中不易准确确定桩土应力比的实际,提出将桩土接触面按接触力学问题处理,以桩体顶部中段平均法向接触应力为桩所受应力值,以等应变假定为基础,按照桩与土的力平衡条件计算桩间土应力,以两者之比得到桩土应力比的方法;后者鉴于数值计算中复合地基的极限承载力和承载力特征值不易确定的实际,提出用数值计算方法模拟载荷试验,按照非线性迭代不收敛时载荷板上作用的外荷载为复合地基极限承载力,而用计算出的p~s曲线,按照规范规定的方法确定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方法。这些方法的提出是复合地基数值计算技术的一个进步。 5、论文鉴于浅层加固时主体桩已经施工完毕,可以进行载荷试验的有利条件,提出了以加固前复合地基的载荷试验结果为依据,从加固前后地基综合变形模量的变化出发,估算加固后复合地基承载力的非线性弹性方法,并编制了相应的计算程序。该方法避免了室内试验结果不符合实际的缺陷且计算简单,使用方便,便于推广应用。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复合地基“承载力可调节型设计”的思路和方法,通过用数值计算和实际工程原型观测结果的验证,证明了它的正确性。 论文以上的系列研究将为复合地基由基础理论向优化理论的发展和深化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关 键 词: 复合地基 数值试验 优化理论

分 类 号: [TU472]

领  域: [建筑科学] [建筑科学]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对象

相关领域作者

作者 张勇
作者 张萌
作者 冯琼
作者 谢冠一
作者 刘高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