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 本站公告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知识中心 > 文献详情
文献详细Journal detailed

豇豆与枯萎病菌互作及抗性生理研究

导  师: 王小菁

学科专业: G1001

授予学位: 博士

作  者: ;

机构地区: 华南师范大学

摘  要: 本研究针对我国目前豇豆抗枯萎病研究中缺乏抗性鉴定技术、品种生理差异和病理组织学等方面系统分析的研究现状,开展豇豆与枯萎病互作及抗性生理研究,获得以下主要结果: 1.首先对国内有代表性的28份豇豆品种(系)进行了苗期枯萎病抗性鉴定技术研究,采用了多浓度、多方法的抗性鉴定方法,确定了剪根接种法和接种浓度为6×10<'6>孢子/ml最适合于苗期鉴定。筛选出了“丰产二号”等抗病品种(系)3份、“扬豇40”等中抗品种(系)12份,“天宇9号”等感病品种(系)8份,“之豇28-2”等高感品种(系)5份。 2.以抗病品种“丰产二号”和感病品种“之豇28-2”为实验材料采用剪根接种法统计下胚轴感染率的结果表明:抗病品种从接种后到第8d,初生导管的感染率均维持在10%以下,第10d为25.87%。感病品种虽然在接种后4d内感染率低于抗病品种,但此后迅速升高,第6d达到14.29%,第10d为43.75%,约为抗病品种的1.7倍。组织切片观察的结果表明,接种后第9d感病的植株下胚轴初生维管束的导管严重堵塞,导管内出现大量的侵填体,导管壁变厚。 3.测定了接种后抗、感品种在10d内下胚轴与叶片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氢酶(cat)、几丁质酶、β-1,3-葡聚糖酶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 1)未接种对照的抗、感品种在所测定期间酶活性与mda含量都无明显变化,水平相近;而接种后下胚轴与叶片活性酶都呈升高趋势,总的趋势是抗病品种酶活性升高幅度大于感病品种;2)下胚轴酶活性变化要比叶片酶活性变化更敏感,在接种后10d内活性的变化幅度大,基本上能反映出抗、感的差距。而叶片酶活性等虽有变化,但差异较小;3)抗性品种的下胚轴除外切几丁质酶外,其它酶活性从接种后立�

关 键 词: 豇豆 枯萎病菌 抗性生理 病理组织学 酶活性 组织切片

领  域: [农业科学] [农业科学] [农业科学] [农业科学] [农业科学]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对象

相关领域作者

作者 李振义
作者 吴晨
作者 张琳
作者 丁培强
作者 吴肖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