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 本站公告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知识中心 > 文献详情
文献详细Journal detailed

人本化德育研究

导  师: 范树成

授予学位: 硕士

作  者: ;

机构地区: 河北师范大学

摘  要: 当今时代发展的呼唤,我国社会现实的需要,德育自身困境的解决,这些都要求构建人本化德育理论、实施人本化德育。国外德育学者自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开始研究人本主义教育理论,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有其局限性。我国德育学者自二十世纪末关注德育中人本化这一问题以来,也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在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将人本化德育作为研究课题,以求从人本化这一视角来把握德育的本质特征,揭示德育的发展趋势,丰富、发展、完善德育理论,使当前德育在困境中找到出路。 本文的正文共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以引言开篇,论述了问题的提出及研究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思路和框架以及研究方法。 第二部分厘定了人本化德育的内涵。即人本化德育是以现实的人为出发点、以人文关怀为主旋律、以提升人的德性为落脚点的德育。 第三部分追溯了人本化德育的历史发展,并得出了三点启迪:第一,在德育目的上,要坚持个人本位和社会本位的统一;第二,在德育内容上,要坚持生活性原则;第三,在德育方法上,要坚持主体性和情感性。 第四部分研究了人本化德育提出的依据。首先,从哲学、心理学、伦理学等多学科角度阐述了其理论依据。其次,从“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呼唤、当前德育状况的必然选择这三个方面分析了其现实依据。 第五部分研究了人本化德育的体系建构。人本化德育的目标,即人本化德育的具体目标在于促进主体性道德人格的完善。人本化德育的内容,即道德知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在生活中的统一和谐发展。人本化德育的方法,即自主建构法,主要有实践活动法、平等对话法、角色扮演法。人本化德育的评价,强调发展性原则,主张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评价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主体性道德人格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最后,在结语部分探讨了人本化德育与主体性德育、实践德育、生活德育等其它德育模式的关系。人本化德育是对主体性德育、实践德育、生活德育的共性的一种概括和提升。在一定意义上说,主体性德育、实践德育、生活德育等都可以说是人本化德育理念的某种模式。因而,不能用人本化德育来否认其它带有人本化内涵的德育模式,更不能用其它德育模式来代替和否定人本化德育。

关 键 词: 德育理论 人本主义 人本化德育 马克思主义理论

分 类 号: [G410]

领  域: [文化科学] [文化科学]

相关作者

作者 杨超
作者 王夫营
作者 晏意华
作者 杜春梅
作者 杜晓丹

相关机构对象

机构 华南师范大学
机构 中山大学
机构 中山大学人文科学学院哲学系
机构 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
机构 中山职业技术学院

相关领域作者

作者 庞菊香
作者 康超
作者 廖燕萍
作者 廖荆梅
作者 张丽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