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 本站公告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知识中心 > 文献详情
文献详细Journal detailed

族际互动中的民族关系研究——以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为个案

导  师: 丁宏;杨圣敏

学科专业: C04

授予学位: 硕士

作  者: ;

机构地区: 中央民族大学

摘  要: 本文主要以青海省循化县--撒拉族聚居区、自治县为研究主体,以当地不同民族,即撒拉族、回族、汉族、藏族为研究对象,目的在于将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尝试性地应用到民族关系的研究,特别是西北多元民族、多种形态杂居地区穆斯林民族关系的研究,从影响民族关系的多重因素出发,进一步阐释了民族关系在不同"场域"形态下所表现的不同特点.本文着重借鉴了西方研究民族关系的理论和具体的操作方法.就理论而言,虽然包括西方学者、国内学者在分析民族关系状况时,已经为我们提供了完备的实践基础,但是在新的土壤、不同的环境背景下,对于对应条件和制约因素有不同的要求,所以本文有针对性地、选择性地借鉴了前人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成果,同时,也对"地方性知识"、"本土话语"给予关注和分析. 研究方法上,本文注重将人类学田野调查方法和历史文献研究方法相结合,避免了以往仅仅用历史资料分析现实社会的现象,而且借用民族社会学民族关系研究的分析工具和因素变量,对交织于同一地理环境下、同一政治背景中的不同民族的关系特点做了方法上的多种实践.内容上,导言部分对研究的原因背景、研究意义以及研究前笔者有哪些准备、研究过程中的问题假设诸方面做了交待.基本上都是对于民族关系研究的认识,在调查研究之前读了哪些书,这些书有哪些可咨借鉴的内容,以及完成这些研究对于调查对象、对于学术界有什么意义等. 第一章是对调查地区的综合呈现,主要应用了当地提供的最新材料和历史文献,对循化县的现状以及历史沿革做了综合书写.这一部分内容是后面分析的背景,也是基础,和故事中必须提供的序幕有些相似.论文关注的是民族关系的现状,但须有历史背景的介绍. 本文第二章以历史资料为主,结合地方政府部门、年长者的口述等为信息源,对循化县四大主体民族的来源以及历史上他们如何相处,从社会变迁的视角,进行了梳理. 第三章是本文的重要篇章,是体现作者学科知识研究方法实践能力的一章,同样也是最能直观感受民族关系特点的内容.作者从社会结构中各民族所处的社会层次,分析了民族分层对民族关系的影响;从居住环境的主观、客观选择来理解该地区民族的融合程度、族际边界;同样从族际通婚的个案分析了族际认识、族际交往特征等:从不同民族对彼此语言的掌握,分析了各民族的互动形态;宗教信仰方面,因为宗教信仰对传统风俗习惯的影响,其外显的符号特征使不同信仰者之间竖立起一堵无形的障碍,对于民族间穿透民族结构的交往起到了阻碍与限制.民族意识的升温主要源自民族内部的精英分子,民族意识的强弱在权力分割时凸现出来,对于民族关系的发展方向有一定的影响. 第四章,也是本文的结论部分.作者通过对前面内容的总结与概括,认为民族关系状况的表现在文化涵化、经济互补、政治互动等方面,进而分析了循化县民族关系的特点:在中央政府倡导并执行构建和谐社会政策的过程中,循化县各民族的关系随着交往频率的增加而趋于良性发展.循化县的关系特点是分析和衡量其它民族地区,尤其多元民族杂居地区民族关系状况的一个样本.同时,我们研究该地区民族关系的状况,希望能通过对社会认真、深入的"潜"了解,为地方政府政策的制定与执行提供一些建设性的意见或起参考作用.总之,民族关系的研究,在动态的社会中,尤其在社会的急速变迁过程中,只能提供一些阶段性的认识和分析,而且在内部结构自由整合过程中,还要受外部政策的指引和影响,即上级政府的领导,所以,研究民族关系始终是一个全新的话题.

关 键 词: 民族关系 撒拉族 聚居区

分 类 号: [C95]

领  域: [社会学] [经济管理]

相关作者

作者 吴良平
作者 马建福
作者 赵家旺
作者 袁兴钱
作者 彭启华

相关机构对象

机构 中山大学
机构 华南师范大学
机构 广州大学
机构 暨南大学
机构 华南理工大学

相关领域作者

作者 张书军
作者 张建梅
作者 张恩施
作者 彭劲松
作者 徐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