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师: 何余容;汤才
学科专业: I0402
授予学位: 硕士
作 者: ;
机构地区: 华南农业大学
摘 要: 卷蛾分索赤眼蜂trichogrammatoidea bactrae nagaraja、拟澳洲赤眼蜂trichogramma confusum viggiani、短管赤眼蜂t. pretiosum riley、玉米螟赤眼蜂tostriniae pang et chen是防治小菜蛾的优良蜂种。赤眼蜂在寻找寄主过程中同时受到来自寄主植物以及寄主两方面的影响。本论文通过四臂嗅觉仪测试了以上4种赤眼蜂对小菜蛾卵、小菜蛾卵表正己烷浸提液、小菜蛾卵液和小菜蛾腹部鳞片正己烷浸提液的嗅觉反应,并利用gc-ms对存在于小菜蛾卵和成虫腹部鳞片的利他素主要成分进行了鉴定,然后以鉴定得出的单个成分作为信息源,在室内利用“y”,型管研究了卷蛾分索赤眼蜂和拟澳洲赤眼蜂对每一种成分的嗅觉反应,且测定了小菜蛾利他素中单个成分对两种赤眼蜂的寄生行为及寄生率的影响;同时利用“y”型管测定了十字花科蔬菜中信息化合物对卷蛾分索赤眼蜂和拟澳洲赤眼蜂寄生行为的影响,拟探明赤眼蜂寄主寻找过程中,对其有吸引作用的物质来源及组成,为人为施用信息化合物来提高赤眼蜂在田间对目标寄主的搜寻能力和寄生能力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现将主要结果分述如下: (1)4种赤眼蜂对小菜蛾挥发物的嗅觉反应:在四臂嗅觉仪中,当以小菜蛾卵为处理时,卷蛾分索赤眼蜂、拟澳洲赤眼蜂、短管赤眼蜂、玉米螟赤眼蜂在处理区的滞留时间分别为394s、356s、386s、445s,显著长于在空白对照区的滞留时间,4种赤眼蜂进入处理区的次数除拟澳洲赤眼蜂外都显著多于对照区;当以小菜蛾卵表正己烷浸提液为处理时,4种赤眼蜂在处理区的滞留时间分别为363 s、320 s、379 s、282 s,前3种赤眼蜂在处理区的滞留时间均显著长于对照,卷蛾分索赤眼蜂和短管赤眼蜂进入处理区的次数也显著多于对照区,但玉米螟赤眼蜂在处理区与对照区的滞留时间和进入次数差异都不显著;当以小菜蛾卵液为处理时,4种赤眼蜂在处理区的滞留时间分别为265 s、430 s、425 s、331 s,拟澳洲赤眼蜂和短管赤眼蜂在处理区的滞留时间显著长于对照,其进入处理区的次数也显著多于对照区,而卷蛾分索赤眼蜂和玉米螟赤眼蜂在处理区和对照区的滞留时间和进入次数差异都不显著;当以小菜蛾腹部鳞片正己烷浸提液为处理时,4种赤眼蜂在处理区的滞留时间分别为426 s、428s、390 s、338 s,前3种赤眼蜂在处理区的滞留时间均显著长于对照,卷蛾分索赤眼蜂进入处理区的次数也显著多于对照区,但玉米螟赤眼蜂在处理区与对照区的滞留时间和进入次数差异都不显著。嗅觉反应试验的结果表明,小菜蛾卵和成虫腹部鳞片存在着吸引赤眼蜂的利他素。 (2)小菜蛾利他素的组分鉴定:利用gc-ms对小菜蛾卵和成虫腹部鳞片提取液进行鉴定,其主要成分为12~36碳的直链和支链饱和烷烃及一些脂肪酸衍生物。小菜蛾卵表的信息化合物中,相似度(si)大于八百且峰面积高于0.5%的物质共有11种,分别为正十二烷、正十五烷、2,6,10-三甲基十五烷、3-甲基十五烷、正十九烷、2,6,10,14-四甲基十五烷、正三十烷、2,6,10,14-四甲基十六烷、苯二酸二甲丙酯、2,6,10-三甲基十四烷、1,2-benzenedicarboxylic acid,butyl 2-ethylhexyl ester,其中2,6,10,14-四甲基十五烷(pentadecane,2,6,10,14-tetramethyl-)含量最高,占20.61%;小菜蛾成虫腹部鳞片信息化合物中,相似度(si)大于八百且峰面积高于0.5%的化合物共有17种,分别为2,6,10-三甲基十四烷、phenol,2,6.-bis(1,1-dimethylethyl)-4-methyl-、正十五烷、正十六烷、2,6,10-三甲基十五烷、正十七烷、2,6,10,14-四甲基十五烷、正二十一烷、2,6,10,14-四甲基十六烷、正十九烷、正二十五烷、正二十八烷、正二十二烷、正三十六烷、正三十五烷、正二十七烷,其中2,6,10,14-四甲基十六烷(hexadecane,2,6,10,14-tetramethyl-、)含量最高,占8.73%,其次为正十九烷,占8.06%。 (3)卷蛾分索赤眼蜂和拟澳洲赤眼蜂对小菜蛾利他素单一成分的嗅觉反应:在“y”型管内,卷蛾分索赤眼蜂雌蜂进入正十五烷、正十七烷以及2,6,10,14-四甲基十五烷处理区的数目分别占总试验蜂数的68.75%、66.67%、80.65%,显著高于对照区,表明这三种烷烃对卷蛾分索赤眼蜂雌蜂起着显著的吸引作用;进入其它的10种饱和烷烃处理区与对照区的卷蛾分索赤眼蜂数无显著差异,说明这十种烷烃对卷蛾分索赤眼蜂雌蜂无显著的吸引作用。拟澳洲赤眼蜂进入正十五烷和正三十五烷处理区的数目分别占62.16%和70%,显著高于对照区,说明正十五烷和正三十五烷对拟澳洲赤眼蜂雌蜂起着显著的吸引作用;对2,6,10,14-四甲基十五烷处理作出选择的赤眼蜂数目占84.38%,与空白对照相比差异极显著,说明这该烷烃对拟澳洲赤眼蜂雌蜂有着极显著的吸引作用;而正十六烷等另外10种烷烃的处理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说明这10种烷烃对拟澳洲赤眼蜂雌蜂无显著的吸引作用。卷蛾分索赤眼蜂和拟澳洲赤眼蜂未交配雄蜂进入13种烷烃处理区和对照区的时间均无显著差异,说明这13种烷烃对两种赤眼蜂无显著的吸引作用。 (4)卷蛾分索赤眼蜂和拟澳洲赤眼蜂对小菜蛾利他素单一成分的接触反应:在小菜蛾利他素的十三种烷烃中,正二十七烷对卷蛾分索赤眼蜂的吸引作用最强,其活动指数.pai(45 min内10头赤眼蜂在卵卡上的接触次数)值最大,为74.17,卷蛾分索赤眼蜂对正二十七烷处理过的卵卡的寄生总数也最高,为148.5粒;而正十六烷对卷蛾分索赤眼蜂的吸引作用最弱,pai值为7,卷蛾分索赤眼蜂对正十六烷处理过的卵卡的寄生总数也最低,仅为1.17,说明正十六烷对卷蛾分索赤眼蜂的吸引作用最弱。卷蛾分索赤眼蜂最大寄生率在20%以上的为2,6,10,14-四甲基十五烷、正二十五烷、正二十七烷和正三十六烷;卷蛾分索赤眼蜂最大寄生率在5%以下的为正十六烷和正二十二烷。在十三种烷烃中,正十六烷对拟澳洲赤眼蜂的吸引作用最强,pai值为79.67,其次为正三十六烷,pai值为67.5,拟澳洲赤眼蜂对正三十六烷处理的卵卡的寄生总数最高,为183.17,其次为正十六烷,寄生总数为153;正二十二烷对拟澳洲赤眼蜂的:pai最低,仅为3,其对正二十二烷处理的卵卡的寄生总数也最低,仅为0.67。拟澳洲赤眼蜂最大寄生率在20%以上的为正十六烷、正十七烷、正二十五烷、正二十七烷、正二十八烷和正三十六烷;拟澳洲赤眼蜂最大寄生率在5%以下的为正二十二烷。 各烷烃不同浓度对两种赤眼蜂的影响各不相同,总体来看,2×10<'3>ng/cm<'2>~0.2ng/cm<'2>的浓度范围两种赤眼蜂的寄生率相对较高。 (5)卷蛾分索赤眼蜂和拟澳洲赤眼蜂对十字花科蔬菜的嗅觉反应:在“y”型管中,卷蛾分索赤眼蜂选择芥蓝完整植株、机械损伤植株、虫害损伤植株、虫菜复合体植株以及菜卵复合体植株的数量分别占总试验蜂数的70.37%、75%、67.74%、68.42%和67.65%,显著高于对照,说明卷蛾分索赤眼蜂对来自芥蓝的挥发物有明显的趋性。卷蛾分索赤眼蜂选择菜心完整植株、机械损伤植株、虫害损伤植株、虫菜复合体植株以及菜卵复合体植株的数量分别占总试验蜂数的70.37%、72.73%、73.91%、70.37%和71.43%,显著高于对照,对菜心各处理也表现出和芥蓝相似的趋性。 拟澳洲赤眼蜂选择芥蓝完整植株、机械损伤植株、虫害损伤植株、虫菜复合体植株的数量分别占总试验蜂数的62.5%、50%、50%和54.55%,与对照相比无显著差异;而其选择菜卵复合体植株的数量占72.97%,则显著多于对照,说明来自芥蓝的挥发物对拟澳洲赤眼蜂无显著的吸引作用,但带小菜蛾卵块的植株却对拟澳洲赤眼蜂有显著的吸引作用。拟澳洲赤眼蜂选择菜心完整植株、机械损伤植株、虫害损伤植株、虫菜复合体植株的数量分别占总试验蜂数的60%、50%、54.84%、54.55%,与对照相比无显著差异;而其选择菜卵复合体植株的数量占76.47%,则显著多于对照,同样说明来自菜心的挥发物对拟澳洲赤眼蜂无显著的吸引作用,但带小菜蛾卵块的植株却对拟澳洲赤眼蜂有显著的吸引作用。 (6)小菜蛾产卵-十字花科植物-拟澳洲赤眼蜂关系初步研究:为了探明小菜蛾产卵是否诱导植物产生吸引拟澳洲赤眼蜂的信息化合物,我们研究了拟澳洲赤眼蜂在不同处理的菜心叶片的搜索行为。结果表明,在带有小菜蛾卵的叶片部位,无产卵经验和有产卵经验的拟澳洲赤眼蜂的搜寻时间都极显著高于对照;但无产卵经验的30头赤眼蜂中,仅有6头蜂对叶片作出反应,占总试验蜂数的20%;而在有产卵经验的30头赤眼蜂中,作出反应的蜂数高达29头,占总试验蜂数的96.67%。当叶片上卵被移除后,拟澳洲赤眼蜂在该部位的搜寻时间时间则显著长于对照,作出搜寻反应的蜂数高达27头,占总试验蜂数的90%。而在卵被移除后叶片的附近区域,拟澳洲赤眼蜂的搜寻时间与对照相比无显著差异。说明小菜蛾产卵不能诱导菜心产生吸引拟澳洲赤眼蜂的挥发性信息化合物。
关 键 词: 赤眼蜂 小菜蛾 生物防治 信息化合物 利他素 嗅觉反应
分 类 号: [S476.3 S436.34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