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 本站公告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知识中心 > 文献详情
文献详细Journal detailed

快速转型地区新农村发展模式研究——以广州南沙区新安村为例

导  师: 魏清泉

学科专业: G0502

授予学位: 硕士

作  者: ;

机构地区: 中山大学

摘  要: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目标,然而农村问题、农村发展及新农村建设模式均具有明显的地域性,不同地域类型及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农村发展与新农村建设应针对性的采取不同的路径与模式,进行分类指导,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本文选取快速转型地区广州市南沙区的农村作为案例,对工业化、城市化推动下经济社会快速转型地区的农村问题与新农村建设模式进行研究,旨在丰富新农村建设模式的实证研究,同时为快速转型地区以及其他地区的新农村建设提供参考与借鉴。 广州“南拓”战略的实施,使得南沙地区在工业化、城市化推动下地区经济社会面临快速转型。地处快速转型地区南沙区的新安村,呈现出有别于其他地区农村的典型特征:经济发展表现为明显的“二元”结构,村集体经济外生性特征明显,区域基础设施与农村内部基础设施发展明显失衡,既不离土、也不离乡的农动力转移特征。 新农村建设的利益相关者包括政府、村委和村民三方面,镇政府是新农村建设的主导者,村委是新农村建设的组织者,村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目前在三者的博弈中,政府在利益博弈中处于明显优势地位,村民明显处于弱势地位,而村委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组织者的角色又未能有效发挥。政府规划将新安村地块主要定位为工业与相关配套功能并进行控制,而村委近期发展集体经济的愿望强烈,村民最关注经济收入与生活条件改善等方面的问题,因此新农村建设合理模式的选择应力求在三者利益博弈间取得均衡。 新安村新农村建设的本质性驱动力来自工业化及随之而来的城市化,并受到在此诱导下形成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影响。新安村的未来发展总体定位为以发展都市型农业和第三产业为主的现代化、服务型新农村。产业模式为“现代都市型农业+第三产业”,立足于为广州及周边工业地区提供农业产品、休闲娱乐产品和配套服务,组织模式采用“村集体经济发展股份公司+农户”,居住-空间模式为“公寓式住宅+一户一宅”。 新农村规划需要树立科学的规划理念,在改善农村物质条件的同时,关键在于促进农经济发展,调整村产业结构,节约土地,发展社会文化事业,推动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和发展。

关 键 词: 新农村发展模式 新安村 社会主义新农村

分 类 号: [F320.3 C912.82]

领  域: [经济管理] [社会学]

相关作者

作者 阮晓彦
作者 黄雪雄
作者 黎程驹
作者 袁祖浩
作者 江东

相关机构对象

机构 华南农业大学
机构 广东工业大学政法学院
机构 华南师范大学
机构 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
机构 华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相关领域作者

作者 张书军
作者 张建梅
作者 张恩施
作者 彭劲松
作者 徐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