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 本站公告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知识中心 > 文献详情
文献详细Journal detailed

1935-1941:《天下》与中西文学交流

导  师: 范培松

学科专业: E0106

授予学位: 博士

作  者: ;

机构地区: 苏州大学

摘  要: 本研究从比较文学、中国古典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学科特点出发,结合译介学、传播学的理论与方法,在20世纪初中国文学西传活动的大背景下,全面详实地考察了20世纪上半期中国最重要的全英文思想文化刊物t'ien hsia monthly的中西文学交流实践,从中外文学交流史的角度,在国内学界首次系统展现了20世纪30年代中西方学者和文化界人士以《天下》月刊为传播媒介进行的中国文学译介与研究活动。不仅研究了中国知识分子在向西方传播中国思想文化的过程中所持的文化交流理念与文化立场,而且考察了20世纪30年代中西方学术界和文化界的互动与沟通情况,揭示出在这一交流互动的过程中,中西方学者对中国文学的不同理解与不同阐释视角,最后归纳出《天下》月刊在中国文学西传中所取得的成果以及在现代中西文学交流史上的意义。 本文从媒介史的角度,运用传播学理论,全面考察《天下》的源起、办刊宗旨、刊物性质、编辑部构成、撰稿队伍特点,运用大量一手资料,通过细致的考证,澄清了不少学界之前对《天下》的认识讹误,还原了《天下》的真实面貌。具体考察了《天下》对中国古代思想典籍,中国古典诗歌,中国传统戏剧、散文、小说,中国现代文学所做的译介与研究活动,对每一领域内的译介与研究活动的内容、特点、意义作了阐述。在中国文学西传领域,《天下》的文学译介与研究活动体现出系统性、多元性、自觉性的特点,涵盖了中国古代文学与中国现代文学,以作品翻译与介绍性、研究性论文为主要形式,成为西方读者了解中国文学,进而了解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传播媒介。本文认为,《天下》是现代中西文化交流史上中国第一次有组织、有目的地主办一份旨在向西方(主要是英语世界)传播中国文化的全英文思想文化类刊物。刊物以国民政府资金与人事支持作为刊物正常运转的基础,以公平性与思想性保证刊物在中西文化交流中的公正立场。《天下》在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建立起一个同时具备学术性与普及性的国际文化公共空间,从而实现了东西方学术界与文化界的对话与交流,丰富、拓展、提升了双方观察对方文化的视野,同时也通过刊物的传播功能,整体系统地将中国文学译介到西方,实现了“向西方介绍中国”的办刊宗旨。《天下》的中国文学西传实践具备了高度的主体性、自觉性、组织性与计划性,由此打破了16世纪以来中西文化交流史上,中国文学西传过程中西方“独语”的局面,从根本上改变了中方长期“缺场”的状态。

关 键 词: 中国现代文学 英文期刊 传播媒介 天下 文化交流

分 类 号: [I206.6 G239.296]

领  域: [文学] [文化科学]

相关作者

作者 严慧
作者 王东江
作者 黄修己
作者 李城希
作者 陈淑梅

相关机构对象

机构 暨南大学
机构 中山大学
机构 华南师范大学
机构 华南理工大学
机构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相关领域作者

作者 李娟
作者 谢施莹
作者 张晓青
作者 梁凤莲
作者 梁文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