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师: 周聿峨
学科专业: C0206
授予学位: 博士
作 者: ;
机构地区: 暨南大学
摘 要: 本文对二战以来中国与菲律宾的关系进行了分析。自20世纪40年代末期以来,菲律宾的对华政策与中菲关系经历了戏剧性的变化,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时期:从20世纪40年代末到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的近二十年,出于意识形态和国家安全的考虑,菲律宾奉行对华完全“隔离”的冷战政策;从70年代初到90年代初的近二十年里,菲律宾对华政策受发展/经济外交思想的主导,菲律宾不仅与中国建交而且还建立较为密切的政治关系,但马科斯和阿基诺总统期间呈现不同方向的发展,台湾问题成为这一时期中菲关系的主要隐患;从90年代初到21世纪初,鉴于后冷战时期东亚地区格局的变动,菲律宾国家安全观得以重塑,与实用主义导向的发展外交共同影响了这一时期的中菲关系。而自2001年阿罗约总统上台以来,则开启了中菲关系的新时代,双方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在中菲关系的四个历史时期,意识形态、美国因素、共产党活动、历史遗产、华侨华人、领海争端、台湾问题、政治结构、经济关系等一系列因素从国内与国际的层面相互关联和作用,此消彼长,共同影响了菲律宾的对华政策。在这四个历史阶段,从全球到地区格局又不断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分别跨越了冷战结构、中国的崛起、东南亚地区的一体化的国际和地区体系的变革。而中菲关系的中心,则大致经历了从政治到经济、从国家安全到经济发展、从意识形态到实用主义的转变。 在第一个阶段,亲美主义与反共的意识形态这两大来自体系层面的因素与菲律宾国内的共产党活动和华侨华人相互关联,形成了这一时期菲律宾的对外政策:二十年“隔离”政策,国家安全则是菲律宾对对华政策的主要考量。在第二个阶段,随着冷战体系的逐渐坍塌,来自体系的压力减轻,菲律宾对外政策从重意识形态和政治转向,发展外交成为外交政策的主导思想,这也是决定对华建交的助推剂,而国家安全在中菲关系中的作用则下降。不过,发展外交是一把双刃剑,菲律宾出于经济发展的需要,在对华政策上出现“一个半中国”的倾向,与台湾建立了密切的关系。在整个九十年代,也就是第三阶段的中菲关系,中菲关系不仅继续深受发展外交的影响,更由于后冷战时期东亚地区格局的变动,以及中菲在南中国海上的争端,菲律宾菲律宾再次评估中国对其国家安全的影响,从而又一次调整与美国的关系,希望借助美国的力量来制衡中国。但是自21世纪以来,始变于埃斯特拉达总统时期的中菲关系,在阿罗约总统时期取得了全面的进展。中菲进一步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从而步入了双边关系的黄金时期。与此同时,中菲两国还搁置争议,在南中国海领土争端上取得了进展。这一时期的菲律宾对华政策,既不可避免的带有一贯的发展外交的特点,同时又超越了简单的实用主义。因为这一时期的中菲关系发生在中国作为世界大国崛起,以及中国—东南亚双边关系的大背景下。 就中菲关系发展的未来趋势而言,中菲关系将主要受国内政治的影响,传统的美国因素仍不容忽视,将继续根植于菲律宾国内传统的亲美政治势力限制中菲关系的发展。同时,双方在南中国海上的争端尽管暂时搁置,但仍不容乐观,这些因素都限制了中菲关系发展的高度。其次,东亚地区格局,将与菲律宾国内的经济/发展外交相互关联,左右菲律宾的对华政策。但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中国仍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利用菲律宾国内的政治经济需求来主导未来中菲关系的发展。
分 类 号: [D822.3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