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 本站公告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知识中心 > 文献详情
文献详细Journal detailed

集体记忆与“二战”的历史书写——从电影《五月的四天》看民族国家文化立场问题

作  者: ;

机构地区: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

出  处: 《文艺研究》 2016年第6期113-121,共9页

摘  要: 电影在特定的历史文化语境中承载着相应的意义内涵,尤其是那些关乎重大历史事件的电影作品,总能提供异常丰富的阐释空间。电影并非历史,它的艺术虚构特征和调动大众情感的诉求,都妨碍着它历史叙述的完整性。但是,电影一旦触摸历史,历史观的问题总会悄然而至。俄、德、乌合拍影片《五月的四天》探讨当今世界"二战"题材电影的流变问题。"二战"电影正在成为相关历史论争的国际话语场域,尽管是以记忆和情感的方式进入的,但也不免会引发改写历史的忧虑。对战争双方的理解,必须始终坚守道义的尺度,以此保证战胜国历史的合法性。

关 键 词: 电影史 文化立场 历史书写 集体记忆 德国人 电影作品 历史叙述 话语场 历史文化语境 民族国家

领  域: [艺术]

相关作者

作者 郎镝
作者 刘斯翰
作者 程佳凌
作者 贾益民
作者 李广琼

相关机构对象

机构 中山大学
机构 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
机构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机构 深圳大学
机构 中山大学人文科学学院哲学系

相关领域作者

作者 张宁
作者 贾华
作者 谭昕
作者 彭朝林
作者 王方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