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 本站公告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知识中心 > 文献详情
文献详细Journal detailed

车辆抵押他人又窃回的行为性质之辨析
Study on Actor Possessing a Fake National Identity Card Mortgages its Motor Vehicle and Stoles back to Owner

作  者: ; ;

机构地区: 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

出  处: 《公安理论与实践(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2年第1期84-88,共5页

摘  要: 被告人孙某借用亲戚弓某的车辆后,通过伪造弓某身份证和机动车证将车质押给被害人薛某,从中骗取7万余元,随后又将车偷回还给弓某。在整个案件中被告人实施了诈骗和盗窃两个行为。在诈骗行为中,根据善意取得原则实际的被害人应是弓某而非薛某,只有被告人实施盗窃行为后薛某的被害人身份才得以确立。显然,盗窃行为的实施只不过服务于被告人诈骗行为的既遂。因而根据牵连犯判断规则可以认定两行为之间构成牵连关系。因此,根据从一重罪处断原则,本案应以盗窃罪定罪处罚。 The defendant borrows his relative's motor vehicle, and he gains a seventy-two thousands RMB by possessing a fake national identity and driving license mortgages to the victim, and then he stoles back to the owner. The defendant implements two behaviors in the whole case, including fraud and theft. In fraud, the victim is his relative on the basis of bona fide acquisition. Xue is affirmed victim's identity only if the defendant implements the theft. Apparently theft is to sever defendant's fraud. So we can affirm that the implicated relation between two actions depend on the judgment rule of implicated offender. Therefore, the case should be convicted crime of larceny on the basis of double-aggravated principle.

关 键 词: 诈骗罪 盗窃罪 善意取得 牵连犯 从一重罪处断

领  域: [政治法律] [政治法律]

相关作者

作者 肖盈盈
作者 杨萌
作者 关立峰
作者 李常红
作者 陈毅坚

相关机构对象

机构 中山大学
机构 中山大学法学院
机构 华南师范大学法学院
机构 广州大学法学院
机构 华南理工大学法学院

相关领域作者

作者 康秋实
作者 廖伟导
作者 廖芳
作者 张万坤
作者 张光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