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 本站公告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知识中心 > 文献详情
文献详细Journal detailed

构式压制、转喻和广义转喻框架
Construction Coercion,Metonymy and GMF

作  者: ;

机构地区: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  处: 《外国语言文学》 2010年第3期145-152,175,共9页

摘  要: 正当构式语法对压制现象的研究日益引起关注时(Michaelis,2004),有人(Ziegler,2007;Traugott,2007)对此提出了质疑,认为构式观对压制只给出了语法描述,没有关注其心理过程,完全可以通过传统的转喻和语法化来对"压制"进行解释。本文认为,二者更多呈互补关系,而不是相互对立。本文尝试建立"广义转喻框架"(GMF),将构式语法和转喻理论都纳入其中。另外,为加强GMF的解释力,Lakoff(1987)的ICM理论以及Pustejovsky(1995)的物性结构理论也被纳入其中。在此GMF框架内,我们对汉语中常常混为一谈的转喻用法进行了独立的分类和综合阐释。 Recently,coercion phenomena in language have aroused great concern,especially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onstruction grammar(Michaelis,2003,2004).Ziegler(2007) and Traugott(2007), however,cast doubts on the justification of both the term coercion itself and the constructional approach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etonymy and grammaticalization.This paper holds that constructional approach,while strong in its formalism,is insufficient as a means of cognitive interpretation.For its improvement,we draw upon what construction grammar,theory of metonymy,Lakoff's ICM and Pustejovsky's(1995) qualia structure have to offer and propose a generalized metonymy framework (GMF) instead.Within this new framework,some mixed metonymic usages in Chinese are reclassified.

关 键 词: 压制 构式语法 转喻 物性结构

领  域: [语言文字]

相关作者

作者 徐丽君
作者 张苹英
作者 肖洒
作者 李静娜
作者 张丽梅

相关机构对象

机构 广州大学
机构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机构 广州大学外国语学院
机构 广州大学人文学院
机构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相关领域作者

作者 彭川
作者 彭晓春
作者 徐云扬
作者 成海涛
作者 曾小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