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 本站公告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知识中心 > 文献详情
文献详细Journal detailed

自我认同与底层社会建构:迈向经验解释的中国农民工
Self-identity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Underclass Society:the Empirical Explanation of Migrant Workers

作  者: ;

机构地区: 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学系

出  处: 《社会科学》 2010年第5期74-79,共6页

摘  要: 底层社会的建构过程是多种社会结构性力量与主体性行动双重作用的结果,是一个主体身份确认、建构和类别化的过程。农民工自我认同与底层社会建构的过程体现在:制度安排和身份认同的困惑与代表传统文化的传统乡村的脱榫及自我认同的文化缺失、社会关系网络的隔离与自我认同的重新定位,个人认知结构、语言结构和方向感的丧失以及感受到的认知紧张和情感压力;农民工自我认同与底层的主体建构过程则体现在:在"传统性"和"现代性"的抗争过程中的一种空间实践与再生产过程,即通过空间的营造来实现一种防御性认同、一种弱者或在边缘建立的认同、一种"主体性空间"边界的建构策略与自我认同建构策略的过程。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underclass society is due to the result of double effects of multiple social structural forces and subjectivity action,which is the process of confirmation,congstruction and categorization process of the status of the subject.Self-identity of the migrant workers in China and the proces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underclass society embodies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 and perplexity of identity,the loss of traditional culture,cultural lack of identity,the separation of social connection,the identity of reorientation,the loss of personal cognitive structure,language structure and a sense of direction,the stress of cognition and pressure of sentiments.Self-identity of the migrant workers and subjectivity constructing embodies a space practice and reproduction process during the struggle process between tradition and modernity.

关 键 词: 底层社会 自我认同 农民工 主体性

领  域: [经济管理] [社会学]

相关作者

作者 敖荣祥
作者 任焰
作者 贺霞旭
作者 张小丹
作者 李云飞

相关机构对象

机构 中山大学
机构 暨南大学
机构 华南师范大学
机构 华南理工大学
机构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相关领域作者

作者 张书军
作者 张建梅
作者 张恩施
作者 彭劲松
作者 徐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