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 本站公告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知识中心 > 文献详情
文献详细Journal detailed

关于文学史写作思维方式的辨析
Study of the Modes of Thinking in Writing A Literary History

作  者: ;

机构地区: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  处: 《文艺理论研究》 2002年第5期46-51,共6页

摘  要: 文学史所处理的文学与时间的关系 ,并不只是表现为“事件”与“过程”的自然相连。时间的意义之于文学 ,是在于它可以使后者进入一种“历史叙述”。“史”之于“文学”在概念和结构上的主体性 ,一方面是其写作过程的“选择性”体现为“治史者”的主体能动性 ,另方面也同样关联着他对“史”这一概念的理解与运用。文学史的叙述对象是无数个事件 ,需要特别地对已有的“时间性”进行处理。所谓文学史的可能性或可信性 ,必得仰赖文学事件进入新的叙述时间 ,这一“时间”生成的内部结构 ,来自于文本之前的“史”的观念———历史哲学观念。它无形驾驭与控制着文学史在“语言”与“写作”中的生成。对于“治史者”来说 ,治“史”首先是一种对“历史原在”或“历史”真有其“真实”的“假定”认可 ,并承认这种“假定”在“事件”历史化过程中的可行性 ,从而使“史”成为一种写作的、思维的方式 ,而不是目标或归宿。

关 键 词: 文学史写作 叙述时间 历史叙述 历史化 文本 真实 假定 主体能动性 首先 历史哲学

领  域: [文学] [文学]

相关作者

作者 梁红艳
作者 林少阳
作者 高小康
作者 郭奕鹏
作者 刘智标

相关机构对象

机构 华南师范大学
机构 中山大学
机构 暨南大学
机构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机构 中山大学人文科学学院哲学系

相关领域作者

作者 张坤
作者 徐丽华
作者 曹金蓉
作者 李娟
作者 李晓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