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 本站公告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知识中心 > 文献详情
文献详细Journal detailed

人格尊严:从犯罪人说到“公众人士”

作  者: ;

机构地区: 上海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

出  处: 《新闻记者》 1999年第11期52-53,共2页

摘  要: 我的记忆中,犯罪人(严格地说,杜先生在被报道时他的受贿案尚未审结,还是犯罪嫌疑人;他在刑满释放后起诉侵害名誉权时已不是犯罪人,只能说是曾经犯过罪的人,但为行文方便,只好笼统简称)对涉及其罪行的报道提起名誉侵权之诉的,已有多起,只有去年北京市朝阳区法院判决了一起原告胜诉,但那有一定的特殊性。本案终审判决杜先生胜诉,值得议论。 与许多“新闻官司”一样,这类案子往往也以报道失实、侵害名誉权起诉。但是我们知道,侵害名誉权的新闻报道并不限于事实的失实。根据1993年《解答》的规定,批评新闻的基本内容失实,使他人名誉受到损害,只是侵害名誉权行为的一种,它造成的主要损害是非法贬低了受害人的社会评价。还有一种侵害名誉权行为是侮辱,单纯的侮辱并不涉及事实问题,它主要是损害了受害人的人格尊严。当然,损害人格尊严的行为并不限于侮辱,披露隐私、非法使用他人肖像、姓名等等,都可能在造成特定侵权损害的同时损害了受害人的人格尊严。

关 键 词: 人格尊严 犯罪人 侵害名誉权 社会评价 北京市朝阳区 新闻官司 犯过罪的人 受害人 基本内容 舆论监督

领  域: [政治法律]

相关作者

作者 杨家华
作者 夏梦娜
作者 谢永梅
作者 庞国辉
作者 彭澎

相关机构对象

机构 华南理工大学
机构 中山大学
机构 广州大学
机构 东莞理工学院
机构 东莞理工学院政法学院

相关领域作者

作者 康秋实
作者 廖伟导
作者 廖芳
作者 张万坤
作者 张光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