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 本站公告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知识中心 > 文献详情
文献详细Journal detailed

云南临沧晚中新世梣属翅果化石及其古植物地理学意义
Late Miocene Samara of Fraxinus(Oleaceae) from the Lincang in Yunnan Province and Its Paleophytogeographical Significance

作  者: ; ; (解三平); (温雯雯); (张利锐); (孙柏年);

机构地区: 兰州大学

出  处: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2年第S2期331-342,共12页

摘  要: 梣属植物是北半球古近纪和新近纪化石记录中最具代表性的种属之一。对采自云南临沧晚中新世的一种梣属翅果化石Fraxinus cf.honshuensis进行了鉴定和描述,并通过梣属12个翅果化石种和9个现生种的形态特征的研究,分析了该属翅果形态从始新世直至现代的演化趋势及风力传播作用对翅果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属翅果在晚渐新世至中中新世时翅果的风力传播能力最强,传播距离最远,并且与化石记录具有较好的对应性。地史分布表明,该属植物最初可能通过白令陆桥和北大西洋陆桥由高纬度地区向低纬度地区迁徙,最终传播到亚热带和热带区域。 梣属植物是北半球古近纪和新近纪化石记录中最具代表性的种属之一。对采自云南临沧晚中新世的一种梣属翅果化石Fraxinus cf.honshuensis进行了鉴定和描述,并通过梣属12个翅果化石种和9个现生种的形态特征的研究,分析了该属翅果形态从始新世直至现代的演化趋势及风力传播作用对翅果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属翅果在晚渐新世至中中新世时翅果的风力传播能力最强,传播距离最远,并且与化石记录具有较好的对应性。地史分布表明,该属植物最初可能通过白令陆桥和北大西洋陆桥由高纬度地区向低纬度地区迁徙,最终传播到亚热带和热带区域。

关 键 词: 晚中新世 梣属 翅果 形态特征 古植物地理 地层学

领  域: [天文地球]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对象

相关领域作者

作者 徐锦堂
作者 张祖荣
作者 曲进
作者 黄霓
作者 林平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