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 本站公告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知识中心 > 文献详情
文献详细Journal detailed

中国古代伦理学说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作  者: ;

机构地区: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

出  处: 《行政论坛》 1997年第3期52-53,共2页

摘  要: 中国古代伦理思想的具体内容,是与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相联系的,一般已不适用于现代社会,但伦理学说对道德教化的一些规律性认识,具有普遍的意义,对当前包括行政道德建设在内,与行政职能密切相关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仍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一、“民贫则背善”“民富乃可教”的启示 社会主义的道德建设要以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为前提。中国古代的许多思想家都认识到,富民是道德教化的基础。颜渊认为,“鸟穷则啄”,“人穷则诈”。①孔子在回答学生冉有问“既富矣,又何加焉”的问题时,就说应“教之”。②《管子·牧民》则明确指出:“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王充吸取了《文子·上礼》中关于“有余则让,不足则争”的思想,进一步认识到“让生于有余,争起于不足。谷足食多,礼义之心生;礼丰义重,平安之基立矣。故饥岁之春,不食于亲戚;穰岁(食丰收)之秋,召集四邻。不食亲戚,恶行也;召及四邻,善义也。为善恶之行,不在人质性,在于岁之饥穰。由此言之,礼义之行。

关 键 词: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中国古代 伦理学说 道德教化 道德实践 道德素质 道德水平 行政道德建设 道德行为 道德建设与经济发展

领  域: [政治法律] [政治法律]

相关作者

作者 魏少俊
作者 官志华
作者 李时新
作者 李志巧
作者 骆银花

相关机构对象

机构 中山大学
机构 中山大学人文科学学院哲学系
机构 华南师范大学
机构 广州大学
机构 华南理工大学

相关领域作者

作者 康秋实
作者 廖伟导
作者 廖芳
作者 张万坤
作者 张光亚